软题库 培训课程
当前位置:信管网 >> 综合知识 >> 文章内容
UML及软件建模系列之序列图
来源:信管网 2012年06月16日 【所有评论 分享到微信
交互图表示类(对象)如何交互来实现系统行为。交互图具有如下两种形式。
    1)顺序图
    它描述对象按时间顺序的消息交换过程,它体现出系统用例的行为。
    2)协作图
    它描述对象间的组织协作关系,它也可体现出系统用例的行为。
    顺序图和协作图都可以表示对象间的交互关系,但它们的侧重
点不同。顺序图用消息的几何排列关系来表达对象间交互消息的先后时间顺序。而协作图则建模对象(或角色)间的通信关系。
 
一、定义顺序图
 
     顺序图是两种类型的交互图之一。顺序图用来建模以时间顺序安排的对象交互,并且把用例行为分配给类。它是用来显示参与者如何采用若干顺序步骤与系统对象交互的模型。
 
二、为什么要建模顺序图
 
    建模顺序图有许多理由,顺序图与活动图具有类似的作用。其中重要的理由就是实现用例。任何用例都可以使用顺序图进一步阐明和实现。
 
三、顺序图的标记符
    顺序图有两个主要的标记符:活动对象和这些活动对象之间的通信消息。活动对象可以是任何在系统中扮演角色的对象,不管它是对象实例还是参与者
    活动对象之间发送的消息是顺序图的关键。消息说明了对象之间的控制流,对象是如何交互的,以及什么条件会改变控制流。
1.活动对象
    活动对象可以是系统的参与者或者任何有效的系统对象。对象是类的实例,它使用包围名称的矩形框来标记。名称带下划线
2.消息
    消息用来说明顺序图中不同活动对象之间的通信。它可在一个对象需要取消不同对象的进程时或者需要向另一个对象提供服务时,使用消息。
    消息从活动对象生命线到接收对象生命线的箭头表示。箭头上面标记要发送的消息
    把参与者表示为活动对象的建模可以说明参与者如何与系统交互,以及系统如何与用户交互。参与者可以调用对象,对象也可以通知参与者
 
四、如何使用消息进行通信
    消息是顺序图活动对象之间通信的惟一方式。UML中的消息使用了一些简洁的标记符。
    消息可以包含条件以便限制它们只在满足条件时才能发送。条件显示在消息名称上面的方括号中,如下图所示。
 
五、 顺序图的其他技术
    学习如何在创建顺序图的过程中创建对象。与活动图一样,可以在顺序图中设置拥有控制权的对象状态。另外一点和活动图相似的是,可以通过使用分支和从属控制流来以多种方式修改顺序图的控制流。
1.创建对象
    创建对象的标记符如下图中的示例所示。有一个主要步骤用来把“create” 消息发送给对象实例。对象创建之后就会具有生命线,可以使用该对象发送和接收消息。在处理新创建的对象,或者处理顺序图中的任何其他对象时,都可以发送“destroys”消息来删除对象。若要想说明某个对象被销毁,需要在被销毁对象的生命线上放一个X字符。
 
2.分支和从属流
    有两种方式来修改顺序图的控制流:使用分支和使用从属流。这两种方式很相似,各自的标记符略微不同。控制流的改变是由于不同的条件导致控制流走向不同的道路。
    分支允许控制流走向不同的对象
 
示例

UML及软件建模系列之序列图
     这个顺序图中有4个活动对象:Developer、Compiler、Linker和FileSystem。Developer是系统的参与者。Compiler是Developer交互的应用程序。Linker是一个用来链接对象文件的独立进程。FileSystem是系统层功能的包装器,用来执行文件的输人和输出例程。
 
Compile Application用例的顺序图操作:
    Developer请求Compiler执行编译
    Compiler请求FileSystem  加载文件
    Compiler通知自己执行编译
    Compiler请求FileSystem   保存对象代码
    Compiler请求Linker链接对象代码
    Linker请求 FileSystem加载对象代码
    Liker通知自己执行链接
    Linker请求FileSystem保存编译的结果
扫码关注公众号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信管网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信管网致力于为广大信管从业人员、爱好者、大学生提供专业、高质量的课程和服务,解决其考试证书、技能提升和就业的需求。

信管网软考课程由信管网依托10年专业软考教研倾力打造,官方教材参编作者和资深讲师坐镇,通过深研历年考试出题规律与考试大纲,深挖核心知识与高频考点,为学员考试保驾护航。面授、直播&录播,多种班型灵活学习,满足不同学员考证需求,降低课程学习难度,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查看完整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