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题库 培训课程
当前位置:信管社区 >> 信管征文专区 >> 【信管征文】一个自我涅槃的过程

【信管征文】一个自我涅槃的过程

jhytc    2016-12-28   
4678 5 0

扫码去点赞

说起来惭愧,居然考了三次。

其实第一次是可以通过的,卡在了案例上面了。我后来分析了下,是没有抓住题目所给的线索展开。第二次,还是卡在了案例上。第三次终于过了。

老实说,案例一直接是我的弱项,为此我曾经非常的痛苦。我常常在想,为神马自个的思维会出现那么大的杂波?为嘛自个和别人就不一样呢?我一直在想,是否得给自己安装一种程序?为此,我找了很多的书籍,试图寻找考试的密籍。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估计是没有灵光乍现。

无奈呀,悲愤之余,重新看历年的真题,我下了决心,要把所有的题目背下来。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是真正地疯狂搜集了所有的真题,真的要感谢这个有网络的时代,真的要感谢信管网,让我的搜集工作量变的轻松,遥想当年考证券从业资格,收集资料何其难。

通过疯狂的阅读,我发现,所有的案例题其实都是实际工作的缩影,而理论恰恰是把实际工作进行了提炼,因此,对于案例题目更主要的是要从实际的工作出发去理解,就是实际工作程序的问题,对于每道题目不要想这是题目,而是想碰到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样去着手解决,涉及到管理的那些方面,这样,题目的答案就出来了。解题的方法其实就在自己的面前呀,我其实是金山旁边的乞丐呀。

弄懂了这个,再反看课本,再把那些个理论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赶脚天堂和地狱就是楼上楼下的关系。

当然仅靠天地线接通通过考试还是有点问题的,我对历年的真题进行了研究,对题目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一类是涉及到计算的,像挣值计算等,这个必须会,如考试考到这个,过的可性极大,题目多做些真题就行了。第二是网络图类,这个可以拿满分的。第三就是文字类的,这个主要的问题是答案规范化的问题,没办法,多做真题吧,培养自己的文字感。还有就是选择和判断类的。这个就是了解能力了,基本上是好过的。

对于上述的几大类,我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主要是做真题。实践证明这种策略是正确的。

把实际工作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用在案例分析上,还可以用在客观题和论文上。

通常我们说把理论知识理解了,考试就没问题了,什么叫理解呢?这也是我曾经的想法,但是赶脚智商存在上限,怎么也理解不了,其实,把理论同工作的实际相对照,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升华,这就是理解。

有时候觉得书不好背,那是因为自己被书所困,站在工作的 角度去背书效果会是什么呢?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对于客观题,有很多不会是单纯的概念题,而是工作上的事,这可不是能背的了的。

对于论文,很多人觉得难写,甚至于猜题目,去年我其实就猜了,全中,我真心佩服自己,但是人不能象算命先生那样生活,更何况咱这是计算机的行当,得理性。其实,这得和案例题结合起来看,我只能说把案例题目的内容丰富了就是论文。还有就是毕竟咱们是管理,不是技术宅,对于像技术管理之类的更主要的是从管理的 角度去写。

论文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管理能力的一个总结,更主要的是要体现对于一项管理工作你是怎么做的这样一个思想。这其中有个问题,就是有很多人会说,我其实不是做管理工作的,你让咱怎么去体会?其实管理难道真的是要当领导吗?你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是项目管理,都充满了管理的思想。比如,你买个笔记本,是不是要进行对比?是不是要预算?和家人是不是要沟通?确定是天猫还是京东是不是采购管理的内容?买回来后对本本进行检查属不属于合同管理?还有安全管理等等。其实。管理大家每天都在做,只是没有感觉罢了,这世界上本来没有理论,有人写了,大家认了就是理论。

通过考试,我赶觉自己自己不仅仅是拿到了证,让我从新认识了自己,让我对学习这样一种行为有了新的感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涅槃的过程,通过涅槃,让我更加充实自己,同时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未来出现的问题。

 ;

全部回复

发表于2019-06-27

 

 

  •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管理思想,这个思维好,有助于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发表于2017-01-06

 

 

  • 恭喜,能分享一下资料吗
    1612587501的qq邮箱
    谢谢
发表于2016-12-31

 

 

  • 恭喜
发表于2016-12-29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电信考友

 

 

  • 抬头都是看看都是裤衩
发表于2016-12-29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电信考友

 

 

  • 额!找的不容易啊!
共有5条回复,每页10条,当前第1/1页,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我来帮他解答
  •  内容
  • 严禁发布邮箱或QQ索取资料,所有内容都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  验证码
  •   点击刷新 请输入显示的内容

考试题库

报名简章

手机APP

资料下载,随身携带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关注,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