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网站|服务平台|服务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QQ群:89253946,客服QQ:800184589)

软题库 学习课程
当前位置:信管网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每日一练 >> 文章内容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每日练习题与答案解析(2023/6/13)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每日练习题(2023/6/13)

  • 试题1

    某系统集成企业为做好项目风险管理,给风险定义了3个参数:(1)风险严重性:指风险对项目造成的危害程度;(2)风险可能性:指风险发生的几率;(3)风险系数:是风险严重性和风险可能性的乘积。其中,对项目进度延误、费用超支的风险严重性等级和风险可能性等级如下表所示:

    假定该企业将风险系数大于等于10的情况定义为红灯状态,需要优先处理,则下列(  )的情况属于红灯状态。
    A.进度延误15%,费用超支15%,发生几率为0.5
    B.进度延误15%,费用超支30%,发生几率为0.2
    C.进度延误15%,费用超支25%,发生几率为0.3
    D.进度延误25%,费用超支15%,发生几率为0.4

  • 试题2

    下面关于知识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包括( )
    ①扁平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利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交流
    ②实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20 年
    ③按照一定方式建立显性知识索引库,可以方便组织内部知识分享
    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同一智力成果在所有缔约国(或地区)内所获得的法律保护是一致的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 试题3

    当(  )时,用例是捕获系统需求最好的选择。
    A. 系统具有很少的用户
    B. 系统具有很少的接口
    C. 系统算法复杂,功能单一
    D. 系统有很多参与者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每日练习题答案解析(2023/6/13)

  • 试题1

    信管网参考答案D

    信管网参考解析:

      A.进度延误15%,费用超支15%对应的风险严重性最高等级为3,风险发生几率为0.5对应的风险可能性等级为3,因此该项的风险系数为9;
        B.进度延误15%,费用超支30%对应的风险严重性最高等级为4,风险发生几率为0.2对应的风险可能性等级为2,因此该项的风险系数为8;
        C.进度延误15%,费用超支25%对应的风险严重性最高等级为4,风险发生几率为0.3对应的风险可能性等级为2,因此该项的风险系数为8;
        D.进度延误25%,费用超支15%对应的风险严重性最高等级为4,风险发生几率为04对应的风险可能性等级为3,因此该项的风险系数为12。

  • 试题2

    信管网参考答案A

    信管网参考解析: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涉及显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信息系统项目显性知识的管理可采用以下措施。
    1.构建项目知识管理的制度平台
    知识管理的制度平台即显性知识管理的“硬建设”,它包括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设置变更、相关设备的添置。制度平台建设的特点是其建设的标的都是“实物”,如:制度的制定就可能体现为一个对员工有约束力的设计开发组织制度文本,相关组织结构的设置可能体现为组织新增设一个显性知识管理部门,相关设备的添置则可能体现为电脑和软件系统的购置。
    2.创造更多的员工间交流的机会
    项目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达到知识学习与共享,而要达到知识共享,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更多的员工交流机会。员工交流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学习共享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员工的交流机会:(l)公司物理环境的改造;(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3)设立网络虚拟社区。
    3.建立显性知识索引
    建立有序的、便于查找的显性知识索引,然后通过索引的导向性提示,在庞大纷杂的显性知识库里找到“恰当的显性知识”。由于显性知识的载体具体可分为三种:显性知识文本、显性知识的持有人、显性知识所在的过程,所以显性知识的索引也分为三种:
    (1)显性知识文本导向的显性知识索引;
    (2)显性知识持有人导向的显性知识索引;
    (3)显性知识所在过程导向的显性知识索引。
    4.设计开发组织高层的参与和支持
    设计开发组织高层的参与和支持对于设计开发组织设计开发显性知识管理建设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5.与绩效评估体系的结合
    对于设计开发组织来说,改变的员工行为的“硬手段”有两种:一是行政命令,二是利益驱动。通过前者使显性知识管理的建设获得项目组织高层的参与和支持,这样就可以应用行政命令手段促使员工参与到显性知识管理体系中去。而后者则是利用利益驱动的手段促使员工参与到显性知识管理的建设与应用中去。
    可见,“①扁平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利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交流”和“③按照一定方式建立显性知识索引库,可以方便组织内部知识分享”是正确的。
    知识产权:从我国知识产权的定义可知:“知识产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或“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智力成果完成人对其特定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利”。以上这些定义都普遍地注重“权利”这个概念,因为知识产权并不是由智力活动直接创造所得,而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把一部分由智力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保护起来,正是这部分由国家主管机构依法确议并赋予其创造者专有权利的智力成果才可以被称为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如同莱一项私有财产,拥有者具有排外的使用权。因此知识产权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商等领域内,人们基于自智力创造性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标记、信誉、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根据知识产权无形的特殊属性,其主要特征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性”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1)专有性。指知识产权为其所有者所享有,不经法律特殊规定或所有者同意,任何人不得获得、使用或出售。
    (2)地域性。指知识产权必须根据所在国家或特定地区的法律而取得,原则上只能在该国或地区的范围内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3)时间性。指知识产权只能在法定的期限内才有效,这说明所有者享有的专有权利是有时间限制的。
    可见“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同一智力成果在所有缔约国(或地区)内所获得的法律保护是一致的”是不对的。
    知识产权的分类:知识产权管理中将知识产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创造性成果权利,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权、版权著作权、软件著作权等;第二类是识别性标记权,包括商标权、商号权(厂商名称权),其他与制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识别性标记权利,如产地名称等,就当前各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利用情况来看,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的方面: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
    (1)专利权。专利权是国家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给予一项发明拥有者一个包含有效期限的许可证明。在法定期限内,这个许可证明保护拥有者的发明不被别人获得、使用或非法出卖,同时也赋予拥有者许可别人获得、使用或者出卖这项发明的权利。按照发明类型的不同,专利权分为4种类型:物质、机器、人造产品(如生物工程)和过程方法(如商业过程)。在我国专利研究的起步较晚,因此包括的内容还不是很全面。我国现有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有三种: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①发明专利。发明是对特定技术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发明(含新物质发明)、方法发明和改进发明(对已有产品、方法的改进方案)。
    ②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应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③外观设计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2)商标权。商标权是一个与公司、产品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名称,由一些与企业有关联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表示的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的标记。商标权的拥有者具有在其产品或服务上使用该商标的唯~权利,同时商标可以被用于鉴别或描述产品。商标权包括使用权、禁用权、续展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等。
    (3)版权。版权是一种保护写出或创造出一个有形或无形的作品的个人的权利,版权也可以转换为一个组织所拥有的权利,这个组织向作品的创作者支付版权费,从而获得了该作品的所有权。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权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作品中,包括建筑设计、电脑软件、动画设计等。任何一种作品,只要它是原创或者是通过某一物质媒介表达出来的,都可以获得版权。版权赋予所有者对其作品的专有权利,也允许其所有者以此来获得因其作品引起的价值。
    根据知识产权无形的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三性”特征可见,“②实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是不对的。A是正确答案。

  • 试题3

    信管网参考答案D

    信管网参考解析:用例描述的是系统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是开发者与用户交流的工具,可用来很好地定义系统的边界。所以,当用户较多时候,采用用例能够较好地捕获系统需求。

信管网订阅号

信管网视频号

信管网抖音号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信管网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信管网致力于为广大信管从业人员、爱好者、大学生提供专业、高质量的课程和服务,解决其考试证书、技能提升和就业的需求。

信管网软考课程由信管网依托10年专业软考教研倾力打造,教材和资料参编作者和资深讲师坐镇,通过深研历年考试出题规律与考试大纲,深挖核心知识与高频考点,为学员考试保驾护航。面授、直播&录播,多种班型灵活学习,满足不同学员考证需求,降低课程学习难度,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查看完整评论  

推荐文章

精选

课程

提问

评论

收藏